4006-296-278
刘艺强
汇师认证讲师
暂无评价

高级企业培训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均由刘艺强本人或助理发表

刘艺强讲师文章

您的位置:刘艺强 > 刘艺强讲师文章 > 文章详情

领导力关系事业成败

发布日期:2014-04-04 10:25:04 浏览次数:414


  领导力是领导者的能力、领导者的综合影响力。领导力的强弱影响着部属乃至一个单位能否全力以赴地完成工作。领导者的号召力越强、沟通力越高、影响力越大,部属或者一个单位完成工作的能力就会越强。因此,只有认清领导力的内涵,大力提高领导力,才能履行好领导者的职责使命。

  领导力就是学习力。学习可以提升人的能力素质,为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打下基础。学习有助于形成战略眼光,是开展创新的前提。读书是重要的学习手段,从书中能够寻找出深刻的感悟,获得人生的营养,不断提高认识能力和工作能力。要达到好的学习效果,需要有明确的目标、不移的恒心,还要不断提高读书效率和质量,讲求读书方法和技巧,在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中提高思想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领导力就是决策力。作为领导者,不仅需要具备科学的态度,还需要有负责任的精神。对于领导者来说,做任何决策,都需要符合客观实际。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执行者的认同和共识。决策要快速、周密、系统。科学决策是一个客观的实践活动过程,切忌朝令夕改、摇摆不定。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耐力,是决策者必不可少的心理品质。同时,决策者要有胆略和气魄,一旦条件基本明确就应不失时机作出决策。

  领导力就是吸引力。作为领导者,口中说的要与心中想的一致,言论要与行动一致。当前,以人为本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人们希望获得重视的需求越来越强。如果领导者不能有效地体现出对他人的重视,领导力就存在缺陷并产生离心力。领导者的道德影响,主要是通过其人格感染力来体现的。道德高尚的人往往受到较高的评价,他的话更有说服力。当一个人率先做出道德的行为时,别人往往会跟着效仿,从而有助于提高单位的执行力。

  领导力需要培养和长期工作实践积累。增强领导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领导者要注重加强把握宏观局面的能力,学会从全局的角度来思考单位的长远发展,作出全面科学的决策。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当高屋建瓴、统揽全局、着眼长远,对单位的发展有前瞻性把握。在工作中,问题无处不在,事业都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推进的。有问题不一定是坏事,但没有能力解决问题一定要坏事。要解决问题,首先要抓住问题,找到问题的症结和产生的根源,然后根据具体情况想出解决办法。这就需要领导者在处理问题时,提高判断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用人能力。领导者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关乎全局、影响结果的大事上,具体的事由部属办理,这就需要领导者做到知人善任。作为一名领导者,要对单位的人才现状有全面的了解,对于每位部属的优势和不足要了然于胸,根据其不同的特点,合理使用人才,把正确的人安排在正确的岗位上。同时,也要辩证地看待人才的优缺点,坚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量才而用,并采取激励措施鼓励部属发挥自身潜能。

  提高沟通能力。领导者不能事必躬亲,要充分信任部属能够担当起一定的责任,要根据部属能力的大小合理分配任务,给予其相应的职责。在给部属分配和交待任务的时候,需要有效地进行沟通,将应该传达的信息在应该传达的时间传达给应该传达的人。有效的沟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作效率的高低和事业的成败。所以,领导者应当注重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


  一要有亲和力。何谓“亲和力”,从心理学上讲,亲和力是指在人与人相处时所表现的亲近行为的动力水平和能力。从领导学上讲,亲和力就是以领导者个人为载体,以自己的高尚品德和人格魅力联系和带动周围群众,向四周辐射而产生的影响力和组织效能,从而在部属和群众中产生发自内心的信任和拥戴。古往今来,人们习惯于把天时、地利、人和视为事业成功的三要素,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明显处于首要位置。作为一个成功的领导干部,要营造一个“人和”的氛围,除了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才能外,还必须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拥戴,也就是说,应该具有较强的亲和力。一个领导干部如果没有亲和力,就会显得高高在上,人民群众就会避而远之,领导干部由“领舞者”自然而然就会变成“独舞者”。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配合,即使有再丰富的知识和能力、再好的思路及办法都将无法实施,各项目标任务都将无法实现。

  二要有理解力。这里所讲的“理解力”是指,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按老百姓的说法就是“将心比心”,照时下流行的提法就是“换位思考”。这里面,“设身处地”四个字最值得体味。在布置一项工作、下达一个任务、制定一个指标时,不妨设身处地从下级的角度想一想:他们的承受能力究竟有多大,完成任务有什么困难。这样一来,决策的科学性就可能增强,下面执行起来就更容易,成效会更显著。当然,提倡体恤之情,不是说让各级领导都去当“好好先生”,凡事无原则地迁就,遇事和稀泥。该压的担子还要压,该签的责任状还得签。正确的态度是一方面严格要求,一方面关怀爱护。作为下属也应体谅上级,多出一份力,多尽一点责。这样,就会产生“上下同心,其利断金”的效果。事业的成功要靠齐心协力取得。若要“心往一处想,劲向一处使”,就得体察下属的酸甜苦辣,关注他们的思想问题,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善待下属,体恤群众,这是领导的职责、领导的品德,也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三要有协调力。这里所谓的“协调力”是讲,作为领导干部要对不同的下属采取不同的方法,善于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善待他人是人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应该遵守的一条基本准则。在当今这样一个需要和谐、合作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只有去善待别人、帮助别人,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从而获得他人的支持和认同。领导干部要珍惜共事之缘,大家能够在一起工作是一种难得的缘分,班子成员之间没有真正的利益冲突,有的只是分工的不同,工作上有意见和分歧是很正常的,要用理解和宽容的态度去销蚀、去释解。下属和同事是单位部门业务工作的主力军,没有他们的努力就没有单位的成绩和荣誉。为此,作为领导干部,既要看到他们的成绩又要看到其过失。对待他们的成绩要褒奖和鼓励,对待其过失要批评并及时纠正。要本着“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原则,在工作中,多注重他们能力的提高,少一些排斥和非难;在生活上,多为他们营造和谐的环境,少一些冷漠和轻视;在个人进步上,多一些鼓励和提携,少一些主观意愿的打压,切实为他们创造条件,丰富成长经历,提高综合素质。

  四要有控制力。所谓“控制力”,这里是指,领导干部要学会科学调整和控制个人情绪,做情绪的主人,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境界,无论何事都能泰然面对、从容自若。一名领导干部的成熟和优雅关键在于能了解并成功控制自己的情绪。了解自己真实情绪就是正确认识自己。“吾日三省吾身,反躬自省”,讲的就是自我认知,包括认知自己的情绪,自己的情感。“聪明的人只要能认识自己,便什么也不会失去”。领导干部比平常人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更为艰巨,因此更应该树立正确的情绪管理理念,培养心态平和,胸怀宽广。宋代陈希夷的《器量论》讲到,人也是一个器物,各有自己的容量。像天地一样包罗万象的容量,是圣贤帝王所效法的;像山海一样包容万物的容量,是公侯将相所效法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只有修身养性,培养自已对事物包容、宽恕的心态,使心绪平静、宁和,不轻易受外物所扰,思想强大起来,那么还有什么能使得自己烦躁不安的呢?一个能控制情绪的人,比一个能拿下城池的人更强大。领导干部,特别是位高权重的“一把手”,更要做到淡泊名利,戒骄戒躁,保持平和心态,尤其不能使自己的情绪失控。这样才能在清醒冷静中平稳工作,有序推进,在一如既往中热情为民,服务群众,在平心静气中实现打基础、利长远。

  领导干部作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情商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自身素质和服务水平的高低。“情”为工作方法之基,工作方法为“情”之表,只有以情商作为支撑的领导艺术,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良好的社会效果。

原民进中央名誉主席、著名社会活动家赵朴初先生,有句名言叫:“知恩报恩” ,这四个字朴老多次提到,朴老一生也如是做的。“知恩报恩”看似简单的四字,却有多少人抛之脑后,中国祖先常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饮水思源之类的。范雎也有句,一饭之恩必偿,睚眦之仇必报。前半句诚可嘉,后半句略狭隘。


  人是社会的人,就不免有各种人际关系,古印度先哲释迦牟尼讲恩情分为四种,一是父母恩,二是师长恩,三是国家恩,四是众生恩。父母恩大,赐予生命,师父恩大,授予慧命,国家恩大,给我安邦,至于众生恩大,该如何理解?娑婆世界,人与人间距有近有远,有缘深有缘浅,在生命中的某个时点上,那个诚意帮助过我们的人,无论是亲朋好友,还是首次接触者,我们都没有理由不知恩报恩,只有诚心感恩的人,才会有更多的人帮他,每每读到诸葛亮的出师表那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一直在想孔明为什么不废傻阿斗,一统天下?人成熟了才愈发愈明了,正是诸葛亮怀刘备的知遇之恩,侍后主为报恩之举,这是做人的底线,尼采说过感恩就是灵魂上的健康。现在社会有太多的过河拆桥,忘恩负义的人,杜月笙有句俗而实的话:“夜壶伴你过完夜了,就扔了” 。人的记忆功能很奇妙,易忘恩,易记仇,有时候人与人一见投缘,有时候人与人好像就是宿怨,正是知恩报恩,才让人与人的关系趋向和谐,有真正的人情味,而不是功利快餐情,人不能忘本,虽是句老话,但是永不贬值。


  一个人“成功”之后,并非已经到达人生的项点。“成功”之后涵养心境,磨炼智慧,提高境界,就如同一个人有了健康的体魄,还可以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返虚、炼虚合道一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学点哲学,读点历史经典,体会历史上的高人具有怎样澄明的心境,具有怎样的见微知著、见近知远的高超智慧,具有怎样的宠辱不惊、胜不骄败不馁的风范。苟能如此,才会笑到最后,才会有一个完满美好的人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
查看更多>>

刘艺强简介

刘艺强

刘艺强

高级企业培训师

讲师手机:15810357436

只接受预约讲师授课电话咨询!

汇师经纪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