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易昌讲师文章
经验曲线为何有用
发布日期:2014-11-07 13:41:11 浏览次数:464
“每当积累的经验翻一番,增值成本就会下降大约20%~30%。”这是看得见的现象,不管其原因何在,它确实发生了,让我们赋予它一个合理的解释。
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及工业化的历史,都建立在职能分工及工具投资的基础之上。经验曲线亦不例外,它是衡量分工及投资的潜在效应的尺度。工人会学习。如果他们能够学着把一项工作做得更好,能在这项工作上花费较少的时间,这就等同于用相同的时间生产更多的产品。一般来说,总产量每翻一番,产出水平就能提髙10%?15%。这就是著名的学习曲线对工时生产力提高的测度结果。
若以学习曲线为依据,积累的经验每翻一倍,劳动力成本就应该只下降10%。分工生产活动的规模扩大之后,参与工作的人数就会增加,于是产生了分工的可能性。
如果两个人在做同一件事情,那么就有可能把这件事情分成两个部分。一个人做其中一半工作,另一个人则做另一半。这样,在既定的总产出下,每个人相当于做两倍各自新分工的工作。
根据上述的学习曲线,有了两倍的经验,工作时间应减少10%?15%。生产规模的扩大使这样的分工成为可能。因此,每个工人在任何时刻所获的经验,都将两倍于未曾分工前的情况。做一半的工作,但重复次数增加了一倍,这等同于在相同的工作量中获取双倍的经验。由此,分工能够使每单位产出所要花费的时间减少10%~15%,或者在既定的时间里增加10%?15%的产出。
倘舍生产规模随总的经验值同时翻番,那么上述两种效应将同时出现。学习的作用使得成本下降了10%-15%;而分工也会使成本下降10%?15%。经验曲线总效应大致就能使总体成本下降20%?30%。
只要产出以一个恒定的速率增加,生产规模及总的经验值也常常能同步上升。
文章由付易昌讲师助理整理添加。
付易昌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