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10357436
何帆
汇师认证讲师
暂无评价

著名经济学家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均由何帆本人或助理发表

何帆讲师文章

您的位置:何帆 > 何帆讲师文章 > 文章详情

电视剧一代与网游一代

发布日期:2014-11-08 16:47:11 浏览次数:603

推动变革很难,很多管理手段“不好用”了,是大多管理者的心声。特别是随着新生代员 

工浪潮涌来,如何更好地关注由于代际差异、互联网技术所带来的复杂多样性环境中的人?作为一名管理顾问,做老板和讲师已十多年的李天田开启“前浪指南”专栏,在此与你畅谈。

电视剧一代与网游一代 

李天田中国软实力研究中心合伙人 

现在已不是该怎么“管理”新生代员工的问题,而是能不能“取悦”他们的问题。

有道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又或者说:无论你认,或不认,新的一代,就在那里。

前几天,当我置身某管理论坛现场,耳边又是萦绕着各种前浪对80后、85后的诸多抱怨和慨叹。忍无可忍,不禁大喝一声:够了!现在已经不是你怎么“管理”他们的问题,而是能不能取悦他们,好不好! 
  “耐磨”的电视剧一代 
  为什么在今天的管理实践中,代际冲突变得如此严重? 
  除了用XX后这样的年龄标签标示,我提议不妨用“电视剧的一代”与“网游的一代”来区别今天的前浪与后浪们。 
  今天职场中掌握权力的人们普遍以60后、70后为主,在中国,这刚好是“电视剧的一代”:青春期的成长历程,是电视剧统治娱乐市场的年代,电影衰落、图书不振、戏剧稀缺,肥皂剧当仁不让地扮演了价值观布道者的角色。因此,每当人们指责年轻的小朋友们脑残粉、动漫控的时候,轻轻一句“83射雕”或“东爱”甚至“士兵突击”,就好像一个神奇的密码,让一个个前浪在茫茫人海中两眼放光地彼此相认。 
  电视剧养大的一代,在行为模式中自然留下了相应的特点:节奏一定是循序渐进的、前十集是可以没有结果的、结局一定是大团圆的、女/男一号一定是收获最多的、每一个角色都是有自己的背景的……所以,这一代在职场上普遍而言会比较耐得住寂寞,服从性好,容易接受过程中的“磨练”,因为他们相信:未来早晚会变好,愿意为即使看起来遥不可及的大团圆埋单。 
  “唯我”的网游一代 
  而网游的一代呢?首先,他们普遍是独生子女,“421”家庭结构对85后来说是绝对主流。从出生开始,他们就在家庭成员的高度关注中成长,由此带来自我中心主义。 
  就像电视剧对前浪一样,网游是他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在网游的世界里,他们形成了这样的三观: 
  第一,极度追求独立。什么男一号、女一号统统过时,“我”才是绝对的主宰,在虚拟的世界里,游戏者手握神器,想灭谁就灭谁。因此,在工作中,他们对“独立作业”和“自成一格”的热情远远超过他们对“权力”的欲望。 
  第二,网游成瘾的关键在于“即时反馈”机制。无论动作对错,网游都会即时提供视觉或者听觉的强感官刺激,并且通过巧妙的积分回报体系,让游戏者越陷越深、欲罢不能。因此,在职场中,他们不再像前浪一样喜欢通过漫长的等待换取一个超大的回报,而是倾向于即时反馈和激励,反馈速度越快、激励周期越短,对他们的影响力就越大。 
  第三,GAME OVER原理。只要放弃,随时可以GAME OVER。即使这样也不意味着糟糕的结局,反而可以随时重新再来。因此,网游一代对工作的心理契约的牢固程度大大减弱,更容易作出放弃的决定。甚至,GAME OVER、切换轨道才是他们心目中的英雄。 
  “同样的管理举措,在面对网游一代时,不仅仅会失效,甚至会起到反效果。”这是台湾企管界最重要的反省。在今天的管理实践中,最重要的认知就是必须承认:我们的管理对象已经变了!并不存在哪一代人更高明的问题,即使有高低之分,电视剧和网游,都是以损害独立思考为前提的,彼此不过是脑残1.0和脑残2.0的区别,谁都别自以为是。 

本文由何帆讲师助理整理发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
查看更多>>

何帆简介

何帆

何帆

著名经济学家

讲师手机:15810357436

只接受预约讲师授课电话咨询!

汇师经纪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