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立平讲师文章
从眼睛深处看穿他的谎言
发布日期:2014-11-10 15:30:11 浏览次数:493
大卫﹒李伯曼教授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专家,他说:"当一个人说谎的时候,眼睛通常会向上、再向右转动。"当大脑进入记忆搜索状态后,人的眼睛就会呈现"先向上,后向左"的状态;如果他想撒谎,大脑需构建虚拟图像,眼睛就会出现"先向上,后向右"的特征。
中国先哲孟子也在《离娄章句上》第十五章中有过这样一段论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牦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意思是说,一个人心中正直.眼睛就会显得明亮清澈;心中有鬼,眼睛不免会浑浊昏花。可见,与一个人交谈,观察他的眼睛是可以洞悉对方内心的真实想法的。其实,在销售过程中观察顾客眼睛的方式同样适用,一个人内心的动向必然会反映在他的眼睛里,即使谎言编得天花乱坠,可是眼神依旧会透露出他的真实想法。
马小姐是某家具厂家的置家顾问,张太太则是她的一位客户。近曰,张大太刚刚装修一套房子,于是聘请马小姐做自己的"参谋",帮助t挑选适合装修风格的家具。
即将接到大单子,马小姐自然是满心欢喜,经常加班加点,地为张太太服务。马小姐的从房间布局、装饰特点和空间利用等多方面入手,向张太太提出了不少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张大太也是欣然接受。
就这样过了两个月,张大太的房子已经装修完毕,眼看着就要下单订家具的时候,马小姐突然发现张太太总是找借口拖延时间。
两个人在一起交谈时,张太太始终面露微笑。开始,双方和颜悦色地聊着家常话,通过张大太的面部表情不难看出,她的精神是放松的。可是,当马小姐提出何时下单时,张太太的眼睛有了变化。她的眼睛向上停顿几秒钟后,突然向右转了一下,然后给出的答案是:"订家具的事情需要和我先生商量。"此时的马小姐心中已经有了定论,张太太正在说谎。
事后,马小姐通过朋友了解到,张太太依据马小姐给出的建议向其他厂家订购了其他品牌的家具,可以说她根本就没有诚意来与马小姐合作。
马小姐从张太太的眼睛里看穿了她的谎言。正如美国赫特福德郡大学的心理学家韦斯曼说,"人们在说谎时会下意识地感到不舒服,他们会本能地把自己从他们所说的谎言中剔除出去。只可惜,那双眼睛会出卖他们。"
美国加州大学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项名为"眼睛与说谎者"的研究,发现如果细心观察说谎者的眼睛,就会发现其眼睛会有下意识的举动。据研究者称,这项研究成果已经被美国联邦调查局用于对疑犯的审问中。
一、眼神会在短时间内有所变化。一个人心虚却想要维持一个正常的眼神,通常所需要的适应时间是几秒钟以上。倘若提问者的问题触动他的要害,他或许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用言语做出掩饰。遗憾的是,此时的神会在瞬间有所变化,从而告诉对方"我在撒谎"。比如,比尔在提及莫尼卡'莱温斯基时,美国保密局的工作人员发现皱,且眼神突然飘移,然后迅速恢复了原有状态。
二、加倍关注、眨眼频率增加。西方有句谚语"说谎者从不会看你的眼睛",这是因为不管谎言有多么高明,他的眼睛依然会出现加倍关注、晻孔膨胀、眨眼频率增加的现象。说谎者企图用专注的神情来告诉你,"我说的是实话",可是,由于注意力太过集中,眼睛反而更加干燥,于是只能用更频繁的眨眼来滋润眼睛。比如,20世纪初,美国臭名昭著的连环色魔汤姆﹒霍普金斯在接受审讯时神情自若,言语平静。但是,审讯人员发现对他提及作案地点及案发时间时,他的眼睛会"直勾勾地盯着办案人员,并且加快眨眼频率"。
眼睛向右上方看。正如大卫﹒李伯曼教授所说,说谎者的大脑构建虚拟图像的时候,他的眼球运转方向是右上方。大卫﹒李伯曼教授声称:"这是一种反射动作,除非受过严格训练,否则是假装不来的。"比如,布莱克曾经制造过一起霖惊世界的爆炸案,但是他对此事却始终拒不认罪,令案件一度陷入催局。后来,据办案人员透露,最终结案的突破口是布莱克的眼睛。当办案人员询问爆炸相关事件时,布莱克的眼睛通常会向右上方看,这证明他在编造谎言。
文章由舒立平讲师助理整理添加。
舒立平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