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方雄讲师文章
全球市场经济发展趋势
发布日期:2014-11-12 11:27:11 浏览次数:454
从20世纪80年代中叶开始,所谓的"全球经济"发生变化,开始明显区别于先前所有发展阶段的"全球经济"。世界已经发展了,并且还在通过一系列戏剧性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波澜继续向前发展。约翰·邓宁在其《跨国企业和全球经济》一书中写道:
20世纪90年代初,跨国企业的决策核心已经开始变得像一个更加庞大、独立组群的中央神经系统,但是缺少正规管理的活动(其基本的目标是完善全球竞争策略,给核心组织定位),做到这一点的方法是:首先把巳有资源和从其他公司获得的资源有效地混合在一起;其次是技术、产品和市场营销策略;第三是与其他相关公司进行联合的本质。
然后,邓宁引用了巴特利特和戈歇尔的话(我们在第2章中提过)。他们认为在当今全球环境中,公司要取得成功就要开发并管理跨边界的网络,虽然网络是分开的,但是一定要有相关联的活动。就像我们在第2章中探讨的一样,他们认为公司需要3倍的能力,这些能力涉及:
l.具有相当规模的经济实体从全球整合中获得利益;
2.正确看待不同国家在供应能力和消费者需求上的差异;
3.运用在全球市场上和全国市场上获得的经栓,从而巩固公司整体的资源库。
邓宁的总结陈词非常机智:全球化和地方化之间如此这般的平衡,学到的经验教训将会因产品的
范围和属性的不同有着明显的差异,同时也会因出产地、公司的特色不同
而有所不同。还可能与跨国企业内部的知识和专业技巧的渠道息息相关,同时也离不开制定决策的方式方法。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处在需要作出全球决策的阶段上。公司可能处在从国内公司向全球公司发展的任一阶段上,它们还可能会运用一种机制或者多种机制,与那些影响公司业绩同时又形成目标市场的客户进行交流沟通。对于公共需求、消费者需求或者市场而言,不存在什么全球或国内之余(或者国际的、跨国的区别)。需求只不过是一种需要得到了解的愿望,其重点是通过营销进行沟通活动。可是,这种活动的理性是提高竞争策略和核心机构的位置,同时也要与客户建立联系。商业界和学术界的一些案例证明了这一点。
本文由龚方雄讲师助理整理发布。
龚方雄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