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10357436
张立群
汇师认证讲师
暂无评价

宏观经济学家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均由张立群本人或助理发表

张立群讲师文章

您的位置:张立群 > 张立群讲师文章 > 文章详情

历史记忆也是市场经济成败与否的关键

发布日期:2014-11-13 11:08:11 浏览次数:500

鲜活的历史证明,一些国家重新推行市场经济后成败与否的关键,就是对于曾经辉煌的物质资源和商品经济的记忆。

外蒙虽然资源丰富,但要搞资源出口,还是本身国内经济条件太落后了,连前期投入都搞不起来。唯一的畜牧业只能保证不饿死,而农业,在70%土地不同程度荒漠化的背景下一直难以有所作为。更重要的是,外蒙资源矿产最为丰富的南部地区,恰恰是巨大的戈壁滩,缺少水资源使得矿产开采难度巨大。

1920年开始,外蒙古逐步由苏联主导进入独立的阶段,在二战中,成为了为苏联补充部分物资——肉、马匹、皮毛、黄金——的重要补给站。但是作为一个几乎是畜牧业是唯一产业的“国家”,苏联主导的独立并没有改变外蒙的生产结构。以至于48年之后,前苏联每年给小兄弟们的补助金,占到了外蒙GDP的半数以上。

张立群:历史记忆也是市场经济成败与否的关键

从1960年代起,蒙古由单一的畜牧业国逐渐变成拥有矿业、动力、燃料等工业体系的现代工业国,工业产值由1940年的12%上升到1980年的42%。城市人口比重从1956年的20%上升到1990年的90%。毫不夸张的说,外蒙古的“城镇化”或许是全球最成功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根本没有农业人口。经历了前期的原始积累后,工业产业的确立,导致人口快速从畜牧业移动至新产业,随着城市形成,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外蒙古经济结构。

可以这么说,外蒙的工业化完全是苏联拿钱砸出来的,苏联解体前,蒙古对苏联就有117亿转账卢布的债务,这笔债务后来被俄罗斯在03年大笔一挥减免了98%。无论如何,考虑到当年外蒙只有205万人口,如此巨大的援助金额,砸出个工业化是没有问题的。

事实上,外蒙古的全农业化到工业化转型可以说是一蹴而就的,这导致物质资源的丰富过程可以用爆炸来形容——外蒙不像东欧、中国、俄罗斯等国家见到过商品经济的繁华。自清朝之后,甚至于明朝之后,外蒙古就断绝了商品经济的概念,而这一概念,在中国是改革开放前的30年,俄罗斯是苏联主导的70年,而东欧则是45年。

89年苏联撤军,在此之前80年代对蒙援助开始缩水,之后更是一夜之间苏联解体。要知道苏联为外蒙构建的是什么样的经济结构——出口占经济比重的100%,是的你没看错,这在全球都是绝无仅有的,更夸张的是其中80%出口指向苏联。苏联的定位很明确——外蒙就是我的一颗螺丝钉。

但是对于外蒙来说,这种定位却是非常悲剧的。90年开始,工业产值逐年萎缩20%,说瘫痪都算保守了。农业也开始大规模萎缩,到95年1/3产值消失。在这一过程中,第一次真正享受自由的蒙古国迎来了政治上的动乱时期,其政府结构在93年之后真正趋于稳定,而在当时,国民经济几乎已经崩溃了。

当时正值俄罗斯的崩溃疗法初见成效,中国的改革开放也是遍地开花。因此外蒙也走上了私有化市场经济的路线。但这基本上是外蒙一拍脑门冲动做的决定。因为在中国和俄罗斯都有过灿烂的市场经济历史,但是对于外蒙来说是干脆没有市场经济的概念的,从来都没有尝试过。

本文由张立群讲师助理整理发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
查看更多>>

张立群简介

张立群

张立群

宏观经济学家

讲师手机:15810357436

只接受预约讲师授课电话咨询!

汇师经纪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