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辰讲师文章
苟手的正名思想
发布日期:2014-11-14 15:30:11 浏览次数:733
先秦诸于对名实关革产生了诸多的争论,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物质形态上的差异,一是认知层面上的差异.前者指的是在状物上的差别,比如说,对于同一种植物,有人用花命名,有人用叶于命名,后者指的是认识上的差别,对于同一种花,有的说是红花,有的说是紫花,对其进行形容限定时,会由于视角的不同而出现差异.正是因为事物的形状不同,所以需要大量的名字来命名,而对同样的东西,又会有不同的见解,这样,在认识上就会产生一些差异,名与实的论争也就随之产生.
苟子的正名论可以看作是对诸于思想的一个且结,是苟于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苟于建立其哲学政治思想的-个基础.葡于对名、实关罪的讨论,章在解惑解蔽正名、明礼法.
(1)以辨同异为目的.苟于认为,将相同的事物赋予相同的名字,而不同的事物则通过不同的名来体现差异,目的就是把天地万物区分出相同点与不同点.
(2)以,C:征知为途径.心就是五宫.征知'是要通过思考来获得知识.不要被万物的外相所迷惑.
(3)以定名实为作用.根据事物的形状对其进行总结和定名.苟子认为,定名一有认识作用,一有交流作用,只有这样,大家才能在这成共识的基础上进行交流.
以辨三感为立意.苟子认为,诸子百家关于名实的讨论表现为三惑第一惑,以名乱名.比如说.孔乙己说窃书不算偷.有意识的"窟"和"偷"实际上是一回事,但通过两个名字的不同来说明本质的不同,这便是以名乱名.第二路,以实乱名.我们之所以把山叫作山,就是因为它高高耸起,山本身就包吉了高的意思B我们之所以把渊叫作渊,就是因为它深陷于下,渊本身就包含了深的意思.所以,在讨论山跟洲的时候,大家都应该认识到它们商和深的特点.但是.有一些名家学派会把山高和渊深的属性去掉,仅靠名字去讨论,这就是以实乱名.第三惑是以名乱实.典型例于是"白马非马"论,自马不是马,实际上,马是一个统属的概念,臼马是个体的概念,自马不等于马,但白马本身也是属于马这一群体的.
(5)以核名实为原则单足以喻则单,单不足以喻则兼."(<<苟于正名>>)苟于认为,在核名实时,相同事物就赋予相同的名字,不同的事物就赋予不同的名字.比如说,能够把"马"这类动物概括了,我们就叫作马,如果概括不了,我们就叫作白马,这就是共名.别名同存.命名的时候有些是约定俗成的,那就遵照这种规律.同时要稽实定数,名字太多了就容易混淆.
苟于的认识论又可以概括为"育形神而知内外,由意物而人征知,倡虚宣而归静笃首先是形和神要区分开,形是外在的,神是内在的。其次,人之所以能够认识外界事物.就是因为感性与理性的相结合.再次,人类的知识没有止堤,做任何事都要专心.
文章由李彦辰讲师助理整理添加。
查看讲师其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