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10357436
高承乾
汇师认证讲师

国学管理专家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均由高承乾本人或助理发表

高承乾讲师文章

您的位置:高承乾 > 高承乾讲师文章 > 文章详情

什么是“礼”

发布日期:2014-11-14 16:47:11 浏览次数:1445

现在有的学者认为,礼几乎等同于古代中国的宪章,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后,礼的精神已经深深浸入中国人的骨髓主中.但礼究竟是什么?虽然在古代的典籍中有很多记戴,但依旧莫衷一是.礼这个概念,在诸于百家中被讨论得非常事,概括起来讲就是。礼是古代巾国在佳期的社会实践中所形成的道德理章、社会规则、文化传统和价值体罩.

什么是“礼”

礼的起源也是学术界经常讨论的.按照4礼记B中的记载.礼是从日常生活中形成的,这些生活习俗经过禀坝,条理化、系统化后,就形成了礼仪.按照司马迁《史记》的说法,礼最初起源于祭祀天地的活动之中.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礼是天道和人情相综合的结果.中国古代所讲的天道是天地运行之道,天地的运行是有规则的,人要接照天地运行的规则班生活、发展,比如说春食苗.夏食叶,秋在花实而每食根.人会有喜怒哀乐,礼也就随着人的感情变化而出现了.例如,在丧葬的时候.容易出现两种倾向一是有的晚辈在先辈去世以后,不知道悲伤,这样不古人情,所以社会中要建立一个礼制告诉大家.家里人去世了必须按照丧期的规定服丧.大家都这么做,就可以引导社会向规范性发展.二是有人因家里人去世而过度悲伤,茶饭不思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这也要制定礼来约束.生老病死是一种天道,但要兼顾到人惰,通过札使没有感情的人有感情,使过度悲伤的人的感情得到节制,这样就形成了礼.

在春秋之前,夏商周各朝代具有绝对的权威,是部落联盟的象征.战国时期,天下大乱,周王室的地位降低,许多人也已经不把希望寄托在王室身上,而开始期待有圣人出现.因此.战国时期的学者在讨论札的产生时,就认为礼是圣人用来教化百姓的.比如孟于在道德上强调仁和义,仁就是爱人,且就是责任$在行为上强调礼仪,"颁自者不负戴于道路.(((孟于梁惠王上川的尊老之风就是礼仪的体现.

天下太平时人讲道德.天下大乱时人人相争.到了苟于之时,所讲的礼开始失去了道德示范意义,更多地强调法的意峰.苟于认为人性是恶的.人们可以夫妻反目、骨肉相残,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君臣失序,就要制定札仪、确定名分.此外,苟于还提出,礼是禁乱的需要,小孩生下来后,就要用礼来教育他,使之向善,天下大乱,我们更要遵循札.避免作恶.这样的礼才具有实践意义.

由此可见,礼的起源涉及两个方面

与祭祀有关.在中国古代.祭祀是很重要的,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就有大量祭祀占←的文字.商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度。

文章由高承乾讲师助理整理发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孝的由来
查看更多>>

高承乾简介

高承乾

高承乾

国学管理专家

讲师手机:15810357436

只接受预约讲师授课电话咨询!

汇师经纪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