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起讲师文章
亲近臼然、涵养人生
发布日期:2014-11-14 20:20:11 浏览次数:606
庄于眼中的自然,与老子不一样,老于讲的自然是指形态,他把天地浑然一体的状态叫自然,四时的运行人的生老病死,都是大道运行的结果.庄子讲的自然是人的自然,他把大道落实到人间,认为人应该学习自然、亲近自然.自然既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美的存在.李泽厚曾说庄于的学说不是宗教,也不一定是思想.但一定是美学.是说明人怎么欣赏自然的"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庄吉禅宗漫述))).((庄子天道B中说夫天地者,古之所大也,而黄帝尧舜之所共美也J天地万物是最大的,连尧舜这样的圭君也是按照天地规律来行事的,天地的美是最大的美.但是,人生活在尘俗之中,有时并不按照天地规律做事,总是要被异化的.
《庄子》书影什么是被异化呢?庄子认为,人要讲礼、义、仁、智、信就是被异化.初生的赤子非常天真、非常朴素,一举一动合乎天性,心中没有那么多的曲曲折折.但是,很多时候,我们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且是要掩盖自己的内心,脸上带着和善的微笑,且是文质彬彬地对待大家,内心的怒火没有办法发泄.要么独自发泄,要么咽下去.许多人不能拿自己的本心对待他人、对待社会,因为他们知道用自己的本心来对待外物,实话实说,就为周围的人所不容,久而久之,就在自己的真实情感之外,罩上了一层而纱,这就是天性被异化了.所以,治理天下就应该顺应本性,老百姓喜欢自由自在,我们就不要给他太多的拘束,这样做出来的事情才符合自然的规律.
庄子还举了一个例子,说牛和马都是四条腿,这是它的本性,牛马在自然界中快乐地生活,但是人把马抓住以后,给它钉上马掌,再拴上缰绳,让马驾车,让它按照人的步于去走,这就扭曲了马的本性.对牛也是如此,穿上牛鼻子.让牛驾辘,人方便了,但把牛的自然本性击掉了.人何尝不是如此?教4孩子该;吉么怎么做,孩子的自然天性越来越少,慢慢地就被异化了,很多时候做事说话,他不是按照自己心里面想的去做,而是按照社会的要求、别人的标准去做,这虽然似乎是呵护了礼、义、仁、智、信.但却失去了自己的天性.所以,庄子在4应帝王B里讲。"顺物自然而无窑私焉,而天下治臭."要顺应自然,不要用人为的标准来毁坏人的天性.
庄于认为,人应该回归自然.这个"自然"有两个含义一是要摆脱外在的束缚,不受那么多非天性、不合理的规则的约束.二是要向大自然学习,人类最好的老师是自然.人只有放下外在的约束.才能进入自由自在的创作状态。李白斗酒诗百篇、怀章大醉书狂草.稍微喝点酒,有点飘飘然的时候,就会摆脱外在的约束,完全恢复到自我自然的状态.庄子做《大宗师)).就是讲人如何放开自己,恢复到自然而然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所创作出来的艺术晶才妙合自然.如王肇之的4兰亭集序>>.其中有些地方有修改的字.有人说为啥平重新写一遍昵?没有此情此景此心态,王辑之不可能再写出来了.王锥之是和一些朋友在兰亭喝酒,大家赋诗做对,王薇之是在微醺的状态下写了一个序盲,此时的心境下非常好,没有任何杂念和欲望,因而也最有飘逸之气,过一段时间再写,就不可能达到这种状态了.
田子方中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宋元君想要画,很多画师都来了,先拜见国君,但都画得不好.最后有一个人,看见国君也不拜,把衣服脱掉,然后开始画面.国君说这是真画家.为什么呢9因为画面的时候他完全摆脱了自我,摆脱了札俗,画出来的东西肯定自然.<<达生B中讲了鲁国一个木匠梓庆,他做的钟架巧夺天工.他进到山里头,观察树术、形状嘈纹理,把自己和树本、天地完全融合在一起.当他把树术拿回来以后,就开始拿着锄头砍,完全由着自己的性于砍,这样做出来的东西叫美轮美失、鬼斧神工.
因此,艺术创作也罢,个人生活也罢,郁闷的时候,心情不畅快的时候,就回到大自然的山水之中.我们会发现,山水对人来说是最有惰的,人与人交往有时很罩.但在自然面前,人类都像小孩一样,可以放松自己,这就是庄于说的自然.
文章由陈德起讲师助理整理发布。
陈德起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