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天林讲师文章
坐忘心斋,摆脱烦恼
发布日期:2014-11-14 20:02:11 浏览次数:374
庄子的处世之道就是要出尘世,脱世俗,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让自己和天地相并立,在精神层面与天地沟通起来.如何沟通?用坐忘,用心斋.
坐忘就是独处.儒家的独处叫慎独,所谓"君子慎其独也"(<<礼记中庸>>).在独处的时候也不要忘记了社会道德、社会规范.道家正好相反,庄于讲坐忘,要求我们忘掉所有的礼法,忘掉所有的仁义,忘却世俗中的一切事情堕肢体,础聪明,离形击知,同于大通"(((庄于大宗师>>)。忘掉四肢和形体,抛弃耳聪目明,感觉自己离开了形体,完全和自然相合,进入种在冥的境界.用心塌的大明摆脱外部世界的拘束,在想象之中让自己的心性完全逍遥起来,与天地息息相通,心气恬静,合自然,泯私智,彻底忘却烦恼
在这种寂处中,让自己空静起束,专心致志无昕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耳止于听,心止于符"(((庄于人间世))).心里什么也不想,完全虚空、灵透起来,仿佛什么也看不到.什么也听不到.((在有B中卫说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槽,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J神清气爽,心中不荡不摇,用意念感知外物,无须再着意于听,而是听其自然,听之任之,章念归一后,即渐入混沌坡界,知觉失去作用,进入虚无而大明的境界.
道教的气功,吸收了坐忘和心斋的理论,形成了内丹功法.其要求意念专一,排除干扰,专注呼吸,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心现自然.用眼睛内视自我,用鼻口调息,心现自然美景=春花秋月,碧波万顷,霞光囚射,天高云淡,慢慢地进入一种自由自在的放松状态,排除了心中的杂念和思虑,宁静安逸,自然就能放下尘俗的很多烦恼.
庄子以无用为大用,不追求尘俗中的自我实现,而是注重精神上的超脱,这是以坐忘心斋来摆脱烦恼的前提.<<逍遥游b中,惠于面对大葫芦,因其无用而剖之,庄于说为什么不改造为舟浮游于江湖之上呢9宋固有一家人有治手裂的方子.世代做着漂洗衣服的工作,有个人就把这个方于买下来,献给吴王,与越国作战时,借助官打败了越国.这两个例于启发了我们个东西从某种角度看无用处,换个角度就大有用处.那么,从尘俗的角度看是烦恼,从精神的角度看就可能什么都不是因此,坐忘心斋虽不能改变世界,却可以改变自己,自己改变了.世界也就改变了。
本文由杨天林讲师助理整理发布。
杨天林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