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和民讲师文章
墨子的宗教思想
发布日期:2014-11-14 21:36:11 浏览次数:421
墨子的政治思想中,有→部分和他的宗教思想相联军.墨子讲"天志这是从古代的祭祀思想发展而来的.殷商时期,人们相信上天,笃信鬼神.认为人的生、死、福.祸.全部来由于天命,是上天授予的.墨子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天志"就是要人兼爱.可见,墨于所说的"天与殷商时期所说的"天有很大的差别.后者所说的"天是为了神化王权,而墨子所说的"天"却是为了限制王权.故于墨于主有天主意也,上将以度天下王公大人为政刑也,下将以量天下之万民为文学.出言谈也"(<<噩于天志中>>)对于国君章说顺天意者,策相爱,交相利,必得赏e反天章者,如相怒,交相贼,必得罚"(<<墨子天志上))).在统治之时,必须遵守上天的权威,循"天志让国家富足,让老百姓暖衣饱食,生活无忧虑,天就会给予福佑和奖赏'反之,就会遭到天的惩罚,或是降下灾祸,或是有新人出现来替代国君.可以说,这是噩于"天志"思想最具实质性的结论.
墨子卫讲"明鬼"在相信有天的基础上,也相信有鬼神.鬼神在监督着人世.赏贤惩..每一个人的所作所为,鬼神都可以知道,所以,一个人如果做了坏事,是天志鬼神不允许的.那么,他也会遭到惩罚.
从深层次来说,虽于提出"天志明鬼其目的并不仅仅在于它承认天地鬼神的存在,而是通过它们来强调对人的约束作用.<<墨子天志上B说。"昔三代圣王禹、汤、文.武,此顺天章而得赏者也,昔三代之事王策纣、由、厉,此反天意而得罚者也"大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都是上尊天志,中侍鬼神,下策爱民众,才能保持良好的统治状态,其德行也被后人所称道,而夏策、商纣.周幽王.周厉王违反上天的旨意,无视鬼神,统治残暴,所以自己不能得以善终.统治王朝也随之消亡.墨子试图建立一个宗敬的概念,以此来治理民间的不且行为,试图用鬼神的监督,使人间的善恶得以贯彻.由此可见,墨子议论的"天在"和"明鬼最终还是归结到"第爱'的思想之中.
但是.墨于虽然讲有天曲,信鬼神,却卫提出了"非命"的观点.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孟子也讲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但墨子不讲天命,墨子认为人的祸福不是由天命决定的,而是由人决定的.否则,农民岂不是一辈于都会当农民,手工业者岂不是一辈子都要当手工业者?实际上,墨子否决了"人的命,天注定"这个观点.他还举了一个例子在于策纣则天下乱,在于汤武在天下治,岂可谓有命哉1"天下让架来治,天下就大乱了,让汤武来治,就能天下安康,所以,"命"是不存在的.
战国后期,墨于的这个思想在百姓中的影响非常大.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提出的口号就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1""非命"的深刻影响,在于它打破了命中注定没有个人发展空间的信条,鼓励个人努力改变自己的状况,坚信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在汉代以前,大多数的国君和贵族都是世袭出身,他们很自然地宣布上天授权给他们.如果上天授权给贵族,那么什么时候才能轮到最下层的贫苦百姓呢?所以,老百姓反对天命学说.人生下来的那一刻,能确定一辈子吗?答案是否定的.就像种于一样,什么时候发芽,最终能长成参天大树,还是弱不禁风的小树,取决于阳光雨露等外界环境。不要相信曲,而是要努力接受后天的教育,适应环境的熏陶,使自己的人生向好的方向转变.
查看讲师其它文章
厉和民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