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清杰讲师文章
战国时期墨家的消亡
发布日期:2014-11-14 21:07:11 浏览次数:513
墨于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主题和邓陵氏之里三个学派,但是至迟到西汉中期,就都逐渐消亡了.西汉植宽的《盐铁论》记戴日者淮南衡山修文学,招四方游士,山东儒墨成聚于江淮之闻,讲议集论著书数十篇J在汉武帝时期,淮南王编事4淮南于B时,还有很多噩家成员参加,他们聚于江淮之间,谈书论道.而之后不久,墨家就难以在典籍中找到记载了.墨家消亡的原因究竟在哪里昵。
(1)陈且过高.墨子提出的"兼爱""非攻理想过于高远。"兼爱用我们的话来讲,就是解放全人类E墨于要人人相爱,这其实是很难做到的.一个大的团体中都不能做到互相关量,甚至是两个人都不能爱起来,卫何谈"兼爱"呢?而非攻也不可能做到,因为在当时的那个时代,提倡不战争、不兼并.是非常不现实的。
此外,墨家的苦行、严律,参与劳动自食其力,不听音乐,不穿丝绸,摒弃美齿,一般人都不能理解,就更谈不上执行嘈遵守.墨家的内部规则也过于严酷,国君都赦免了便于的儿于,而侄子依旧依照墨家规则将其处死,这在侄子的位置上可以作出这种决定,但是墨家的一般成员都不可能做到.庄子后来提及墨子虽独能任,奈天下何1"所以说,墨家的理想过远,陈且过高,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现实.
(2)儒家非议.墨家反对儒家的现在,同样,儒家也是明确反对墨家的.孟子直接反驳墨家是"无父无君有不良倾向.墨家提出"天命国君不依据天命来行事,就可以"尚贤另立新君.这样的观点是任何一个朝代的君王都绝对不能接受的.所以,在秦汉大一统后,墨家就被统治者抛弃,慢慢地被禁绝了。墨家的一部分成员具有游侠性质,这在法家看来,是很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的.((韩非于》中说侠以武犯禁游侠自恃有武功,有怨报怨,有仇报仇,屡次违反社会规则.而国家具有明确的法制,怎能自报私仇昵9因此,这个游侠是件逆于社会制度之外的.汉朝之后,随着社会的稳定,游侠越来越少,<<史记》中还有4游侠列传)),而在4汉书B中,就不再对此立传了.
(3)重行轻论.墨子重视行动而轻言论,他自己就说.言无务事而身智,无费为文而费为察J就是说,语言不要致力于事,而要致力于明智,不要致力于文饰,而要致力于明察是非.墨子不像孔子,孔于支持他的弟子多写文章辈传播自己的学说,墨于却正好相反.而且墨于的文章过于质朴,太直太E置,读起来不吸引人,仅仅是就事论事,不杂以任何感情,和孟于的铺张扬厉、纵横Ji?:;肆与苟子的善为譬喻、深入浅出,具有很明显的差别.这也影响了墨家典籍的传播.
学说消解.在诸于各自发展的进程中,墨家的很多思想被其他学派所吸收.儒家吸收了墨家的"兼量系统提出了自己的"大同"思想,卫改进了"天志"观,成为"天志"说.这主要体现在汉代董仲舒所提出的"君权神授'思想中,天子的合法性是上天给予的.董仲舒卫接着讲"灾异学说"和"祥瑞学说君主既然秉承天意,那就要顺天击执行,君主做坏事了,上天就给予惩罚,君主做好事了,上天就会奖励.这与墨家的"天志"思想是非常相似的.法家首先吸收了"尚同"的思想,并演变为"君臣同体气就是说,君和臣是一体的,国君的意志往下贯彻,全国民众就要执行,要上下而同.墨于讲的同,靠的是大家的自觉,而法家加以强制性,靠的是法规回法家也同样提倡"非乐..节葬.反对无用的浪费.
在这些原因的影响下,墨于的学说就失去了它传播的独立性.一个没有独立性的学说,只会被大家忘记.所以说,墨家学说的消亡,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傅清杰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