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10357436
回柏蓉
汇师认证讲师
暂无评价

职业起名策划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均由回柏蓉本人或助理发表

回柏蓉讲师文章

您的位置:回柏蓉 > 回柏蓉讲师文章 > 文章详情

菩萨是什么?

发布日期:2014-11-15 11:50:11 浏览次数:626

心经的第一句便是"现自在菩萨,菩萨是佛教中经常提及的一个词.也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个形象.其实"现自在菩萨"是一个词,最初从梵文翻译过荣是"观世音到了唐玄提翻译成"观自在后辈因为避讳和习惯的原因观世音"才直接被称为了"观音。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观音是女性,其实这也是一种误读.观音在印度佛教系统中丰是男性,传人中国时,最开始佛教的造像也是男儿,如敦煌莫高窟中菩萨的塑像有着非常明显的男性特征一-胡子.到了五代时,因为((弥勒佛经》中对佛的形象是这样描绘的3不黑.不白、不胖、不瘦、不男、不女,又终身不婚,世人就依据当时的一个传说故事,将观音改成了女儿身.直至宋朝时,观音的形象就成了现在我们大家看到的样子了.

那么,到底为什么叫"观世音菩萨"或者"观音菩萨"呢?从佛理的角度讲,观世音并不单纯指一个人,而是一种境界.《楞严经》上说.观世音菩萨是'内消修行,动静两项,丁然不生气M内滑'是清之以心,而勿清之以行.世间本有很多事情.是我们从表面上感觉不到的,比如两人之间的心有灵犀.也许只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或是相规一笑,相看一眼,但别人是很难度量出来的,只有这两个人才可以知晓.佛家讲的偏拈花笑就是这重填界动静两项,了然不生在佛家看来,世界无非是动、静两种,但动.静不是客观的存在。而是因为人心.心一动,万物皆动,心不动,万物皆静.而到了菩萨层面.他的心既是动的,也是静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动无静,实际t是卫动卫静.这也是佛教中的一种思维方法,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把两个相反的东西放在一起来看.

菩萨是什么?

梵行经中也讲,菩萨是"若有无量牵蚌万亿众生,竖直不脑依循观世音菩萨人世间的烦恼是无处不在的.有百'干、万、亿这么事的烦恼,但只有观世音菩萨没有这些烦恼.也正是因为现世音菩萨没有这个烦恼,别人才去向他求教.菩萨就是这样的,能够度化别人,能够点化别人,为走投无路的人指明一条道路,为烦恼缠身的人赶走焦虑.

讲到这里,我们需要细致分析一下"观"的内涵.菩萨所做的一切,都起源于"观"不是"观之于目而是"观之于心根据《资力功德B来解释,人生活在世上,要想解脱,不是必然去改变客观环境,而是要修为自己心.其实很多时候,人的痛苦都是自己的心所造出来的.如果能心如止水,大彻大悟,看透尘俗,也算是达到了被乐.

菩萨就是"观"透了这→切,抛弃外在束缚后,达到了内心最高境地,所以"自在气。佛教讲的"现心气更细致地说,是"一心三观卫称"困融三观"。

宇宙万物不过是"假"、"中"、"空"三种状态假"是说人的眼之所见.其实都是假的,都是一瞬间的幻象,只能时拥有,而不可能直恒存在.唐诗中的那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说的就是这个意思.随着时光的流逝,一切的一切都会过去空"是从另一个角度肴,世间任何事物都不是真正的存在.

举一个实际的例于.坐在飞机上飞到高空时,地面上绝大部分都看不见了,而从宇宙的角度看,地球也是很微小的一种存在.所以说,每一个尘俗中的人都是微不足道的.人就不能把自己太当回事.只有想明白这一点,人才会很轻松地破除心中的执着中"指出了在"假"、"空"中怎么做,要同时看到"假"和"空只看到"假"或者只看到"空都不是圆满的.只有既看到有些东西是表面的,还要能明白它的归宿,把大千世界看做是他缩观之境"的"世音真正用心地看待所有,这样才是高明的人.

怎样修炼才能到达菩萨境界?首先,要有智慧,可以清楚地意识到很多的问题,比如说刚才讲到的"假""中空只有意识到,才能要求自己下一步做到。现在的人太容易受到外界迷惑,时而笑,时而哭,很难安定下来.心若不定,是绝不能靠得起,放f导下的.或者是,现在的人很难用自己的心去感触,不能用心来体察,来了解尘俗中的很多事情.这样.既难自在,更难圆满.

其次,要有毅力,看得透,想明白后,就要做到,步步修行自己.然后.在能管住自己的心,管住自己的行为后,才能慢慢过渡到菩萨,开始点化别人,度化别人.这是菩萨最大的特征自由自在,不受尘俗的拖罩,什么事情都能够想明白,既能够自立,还能够利他.这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那句俗语"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的最深刻吉且.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你去帮助别人,回过头柬你的朋友就事,别人就能够帮助你,这是个最简单的交换,社会学把这一原理叫"契约论从更高的一个层面来讲.你帮助别人的时候实际上是扩大自己的心量.所以说,一个人的格局取决于他的心量,一个人的境界取决于他的朋友,一个人的水平取决于他的对手。心量宽广了,很多问题就能够想得更清楚,在别人看来要斤斤计较的东西,在你看来就不是问题.渐渐地,仲、就能把尘俗中的事情都想明白了.

本文由回柏蓉讲师助理整理发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般若的智慧
查看更多>>

回柏蓉简介

回柏蓉

回柏蓉

职业起名策划师

讲师手机:15810357436

只接受预约讲师授课电话咨询!

汇师经纪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