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浩然讲师文章
学习是修身之道
发布日期:2014-11-15 13:45:11 浏览次数:573
学习、修身是儒家学说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儒家培养君子的基本手段.通过学习,人可以掌握很多的社会经验和人生哲理s通过修身,则可以把这些经验和哲理变成自己的行为.虽然"至善"不可能立刻实现,但如果个人不停地追求,就能实现自己的价值粤虽然"至善"不可能由一个人束实现,但如果大家都向着完善完美的境地努力.社会风气就会一点点地好起来.儒家就是要培养这样的人来作为社会风气的引领者、道德行为的实践者.这样的大丈夫才是一个社会的脊梁,是-个民族发展的中流砾柱.如果社会上的人都是充满仁爱的人,善于学习的人,那么这个社会中,就少了很多的罪恶,少了很多的灰暗.
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活然之气就是道德充实所形成的铮睁傲骨和伟岸气度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立公下)))这是所有人心中期望的理想,也是人们心目中的晶格伟人和道德完人.这种傲骨束自于理想人格的坚持.这种气度来自于仁爱精神的宽广.切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把这种思想和行为推广,就可以治理天下.在儒家看来,修养身心的目的,除了完善自己的品格、更要把内心的仁爱、善良施于周围的人,广施于天下.
儒家的修身治国思想,彰显了他们的宽容博大和严谨.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川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让别人去做.我们反过来看纵横家.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想办法让别人去做.一比较,做人的境界和高下就分出来了.孔于丑主张"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论语颜渊>>)即使自己不能顺利盎展,也不要抱怨.这里面包吉两层意思-是说无论国家怎么样,自己也不埋怨,不愤世嫉俗,而是默默地建设官,改变它,在家也是如此,不要发牢骚,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家庭琐事.二是要兢兢业业,认真负责,自己治家,家人不埋怨我们,自己行政,国人也不埋怨我们.如果能达到这样的积极与通达,就可以去治理天下了.
儒家强调的修身,是以学习来提高自己的知识和德行,通过修身把知识和德行转化为自己的行动,进而推广到自己的家庭中,推广到社会中,担负起建设国家和服务社会的使命.所以说,儒家的智慧,在于深沉的自我坚持,坚贞的自我修炼,看起来不聪明,却是成就事业的第一步.一个人只有自我修养到一定的坡界,才能把个人的价值和整个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把自己的修养作为事业发展的开端,把天下人的德行培育作为学说的立章,鼓舞并激励人人向善,人人进取.这种刚健不息、勇于进步不断完善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一个人如此,一个国家如此,一个社会也是如此,只有不断提高,不断完善,前赴后继,才能够战胜所有困难,实现至善至高的理想.
坚持学习和修身,是为了达到"内圣注重人伦关系和社会秩序的顺畅,是儒家"外王"之道的立足点.儒家把社会归结为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五类关系,并规定出各种身份的人在社会关系中的行为准则,以保证个人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回比如说,用忠来处理上下级关茧,用孝来处理父子关系,用和来处理夫妻关罩,用且来处理兄弟关罩,用信来处理朋友关罩.
本文由裴浩然讲师助理整理发布。
裴浩然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