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讲师文章
禅修的核心是什么?
发布日期:2014-11-15 16:17:11 浏览次数:455
禅告诉我们,我们之所以遭遇和感到痛苦,是因为我们想得到自己认为还没有拥有的东西,或者是不想得到我们认为已经拥有了的东西。之所以有这种痛苦,是因为我们错误的信仰,认为自己与他人、与这个世界是分开来的。我们痛苦,是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于认为并相信,我们有一个由自己的过往所定义的、真实的、固定的身份,我们需要继续维持这种形象,因而引起自己长期的紧张和不安。我们对于自身过往、未来的思考和决定阻碍了我们活在当下这一分钟,它阻碍我们表达出真实的自我。
禅则可以帮我们理淸自我的存在以及活在当下等基本信仰问题。禅宗根植于这样的信仰:冥想修行、正念修行和工作都是自由的表达,这些修行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进行,若能在工作场所修行,会非常有利。禅教给我们,我们的快乐和自由就在此时此地,不需要我们去任何地方或者做些什么。禅是一种能将痛苦转化为快乐,将愤怒转化为泰然的修行方法。
在过去的两千五百年里,佛学对于苦难产生的原因和结束苦难的方法的研究一直持续不断,蓬勃发展。禅宗形成于大约一千五百年前,是神秘的印度佛教文化与以实用为主、根植于劳作的中国文化相结合的产物。禅帮助佛教返其根源,强调冥想修行。正如印度圣人、禅的始祖菩提达摩的雄辩所言:"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劳作是禅修的核心,在禅修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有个关于道元(Dogen)禅师的著名故事,道元是日本禅宗的始祖,可以算是所有禅修师父中最受人尊敬的一位。八百多年前,道元不畏艰险远渡重洋,从曰本来到中国寻找真正的禅师。他所遇到的第一个人是一位七十多岁的禅僧,而让道元感到惊讶的是,这位禅僧竟然是一座大寺院的香积厨的领头僧厨。道元遇到他时,他刚奔波了好几英里路买回了蘑菇以备晚饭之用。道元非常兴奋,邀请他晚上共聚,结果老僧人说他要赶回寺里做晚饭。道元不以为然,对他说肯定有其他人能做晚饭,而且你年龄已髙,今晚不要长途奔波了。老僧人笑着回答说,监督做饭是他的责任,也是他的修行。他说,作为一个外人你显然不明白,禅修与劳作是不可分割的。道元被这次对话深深打动,也被这位老僧侣的精神所感动。还有一个著名的禅宗公案也传达了类似的精神。一个学生发问:"禅的精髓是什么?"老师对曰:"挑水砍柴。"禅修强调简单和行动。在禅修中,顺应自然进行劳作不但可以让我们表达真实的自我,还可帮助我们自我觉悟。
本文由王华讲师助理整理发布。
王华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