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10357436
郑新安
汇师认证讲师
暂无评价

互联网数字品牌战略营销管理专家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均由郑新安本人或助理发表

郑新安讲师文章

您的位置:郑新安 > 郑新安讲师文章 > 文章详情

用工经济学

发布日期:2014-11-21 14:24:11 浏览次数:528


  今天的工作指标也就是昨天的成功要素。

  在过去十年中,企业不断地改善其资本投资绩效的衡量方式。然而,当企业从制造业转向以服务和知识为基础的行业时,资本本身相对而言已不再是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不论采取哪种衡量方式,人力日益成为企业绩效的核心因素。

  即使在资产密集型企业,资产生产力也越来越难以提高。股东价值管理系统曾帮助企业轻松地“摘到了果实”,然而,对于许多企业而言,特别是在经济衰退的情况下,企业重点正从投资新工厂和新设备转向从过去投资中获取最大价值。员工们使这一转变得以实现。

  因此,对于今天的大部分企业而言,他们的挑战不再是资产生产力,而是员工生产力。然而,企业很少会以一种系统化的方法来衡量员工的绩效。我们会利用传统的以资本为导向的衡量方式来管理业务,但这种衡量方式并不适用于员工。事实上,它们通常起到很大的误导作用。例如,即使一个软件公司流失了半数顶级工程师,但它的资产负债表仍可能显示比较健康。

  人力资源部门有时会收集大量数据,但这些数据甚至可能连最基本的员工信息都未能涉及。极少有人意识到员工组成的变化、员工绩效的变化和企业绩效的变化之间的联系。企业没有采取各种措施并缺乏相应的能力,来利用人力资本获取更大的股东价值。

  衡量员工生产力的想法并不是刚刚出现。那为什么以员工为导向的绩效衡量系统没有跟上进度呢?尽管大多数企业已经拥有一些员工生产力的衡量方式,但很少有人会给予它们过多的关注。这可能是因为,最常见的员工生产衡量方式(例如,人均销售额和人均营运利润)容易被曲解。在不同的企业之间甚至在同一个企业中,它们都是没有可比性的。例如,人均销售额(仍是最常见的员工生产力衡量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外包程度和资本投资的影响。如果一个企业的外包业务只需要半数员工来执行,外包成本也与内部的执行成本相同,那么虽然生产力没有增加,但人均销售额却翻了一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版权证明,我们将立即删除!
上一篇:企业的变革
查看更多>>

郑新安简介

郑新安

郑新安

互联网数字品牌战略营销管理专家

讲师手机:15810357436

只接受预约讲师授课电话咨询!

汇师经纪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