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立民讲师文章
现金黑洞
发布日期:2014-11-21 14:34:11 浏览次数:499
许多公司的绝大部分产品都是现金黑洞。这些黑洞吸掉的资金永远多于它创造的资金。即使会计账本上显示有利润,情况依然如此。连续投资就像往这个无底洞里不断地扔钱。要逃离黑洞,必须采取极端措施。要么停止投资,只求最大限度地撤回现金;要么大量投资,以谋市场领导地位。
长期来看,报表利润总要大于支付给公司所有者的现金。报表利润中的不少部分,必须用于再投资,以维持市场竞争地位,及为通货膨胀作备用资金。如果所需的再投资额(包括增加了的营运资金)大于报表利润加上增加了的永久性债务承受力之和,那公司便陷入了现金黑洞。现金基本上很难从现金黑洞中回收,除非产品取得优异的市场份额,从而改善了相对竞争表现。
据历史经验,一个具有一般增长率和资产周转率的制造业公司,其税前利润与销售额之比必须超过7%,否则整个公司就将成为现金黑洞。快速增长的经济部门,就要求更高的收益率。资本密集型企业也有同样要求。任何较低的收益率都会使必需的资产增加超过报表利润。除非永久性债务以同样比例增加,或者新的资本不断注入,否则现金黑洞无法避免。
通货膨胀率较高时,所要求的最低回报率也需相应地同比率增长。必须为资产膨胀融资,而这种融资是永远无法从股利或企业清算中得到回收的。
真正的现金黑洞一文不值,因为股东永远拿不到股利。相反,股东必须不断投入现金。报表利润并不等于可以派发的股利。即使你最终逃离了现金黑洞,还是赔了钱。花越多的时间去逃脱,损失的投资现值也就越大。
事实上,几乎所有公司创造的大部分净现金,都来自于极少数优秀产品。这些少数产品在各自的产品一市场区隔中,明显居于主宰地位。
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Pareto)很早以前就发现了这种效应。当时,他正试图揭开大部分财富集中于少数家庭之谜。
大家对这样的情况并不陌生,即20%的产品创造80%的利润。但如果从利润中扣除不断的再投资需要因素,20%的产品可能创造出120%或更多的实际净现金。
文章由谢立民讲师助理整理添加。
谢立民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