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冲讲师文章
培训课程七要素
发布日期:2014-11-21 17:04:11 浏览次数:796
对员工进行培训,是通过培训课程来进行的。所谓培训课程设计,就是根据培训的根本目的,对各种要絮采取不同的方式,作出不同的处理。通过对这些要素的不同选择和处理,就可以设计出各种不同的课程来。课程设计主要包含七个要素
(一)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提供了学习的方向和学习过程中各阶段要达到的标准。
官们经常是通过联系课程内容号,以行为术语表达出来,而这些术语通常属于认知范围。在我们所熟悉的一般课程的教学大纲中,最常用的有如"记住"、"了解"、"熟悉"、"掌握"等认知指标"分析"、"应用"、"评价"等较高级的认'知行为目标,也是可以表述出来的。但是,根据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在情感领域中的目标,如价值、信念和态度等,虽然也可以在课程的设计中设法表述出来,
但在实际中则通常被忽略。培训课程的目标要简单明了,以保证受训者在培训后能够做到具体说来这里的重点是受训者应掌握什么,而不是培训者能教什么。
(二)课程内容
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上,有两点尤其重要,即范围和顺序。顺序是指内容在垂直方向上的组织。范围是指对课程内容在水平方向上的安排。范围要精心地限定,使内容尽可能地对学习者有意义并具有综合性,而且还要在既定的时间内安排。对课程内容在顺序安排要慎重考虑,先介绍哪些内容,哪些内容做详细讲解,哪些内容用于实践活动,哪些用于最后总结都要安排好。对培训内容的范围要精心限定,根据目标区分受训者"必须知道"的内容和"最好知道"的内容。当然,培训教师一定要注意信息超载给学习者带来的不利影响。
(三)教材
教材内容的安排上,要做到重点突出,教材要以精心选择或组织的有机方式将学习的内容呈现给受训者,可以是印刷材料也可以是投影、幻灯片、录像、电影等。不论何种形式的教材,都必须是事先精心准备的、切合受训者实际需要的并能反映该领域最新信息的材料。在学科课程中,教科书是最常用的教材,也几乎是必备的。教科书的选择,要求内容丰富,有针对性,实用性,操作性强;而且应该是直观简洁五以提示要点、强化认知为重点。
(四)课程实施模式.
课程的执行模式,主要指的是学习活动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选择,这些,安排和选律要与课程的目标和方向直接相关。培训活动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也旨在促进培训|者的认知发展和行为度化。好的实施模式,应当能较好地激发受训者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将注意力集中到所希望的方向上。为增强课程的趣味性,使受训者更积极地参与到培训中来,可以使用多种不同的培训方法。
(五)培训策略
培训策略常常是培训活动的卢个内在部分,如培训程序的选择九教学资源的利用等应该灵活多样。一今被普遍运用的教学策略是·"判断一指令二评价"。在这一策略中,教师分析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圳断他们遇到了什么困难,对学习顺序的下一个步骤作出指令;当学员完成指令后,教师作出评价,确定他们是否掌握了课程设计的学习内容。
(六)时间
培训的课程时间是不可再生的有限资源,课程设计者要巧妙地配置有限的课程时间,培训师要使学生在整个课程执行期间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把课堂时间看成是最有价值的。
(七)组织
除了集体授课制以外,分小组教学或者情景模拟等方式也经常被课程设计者运用,分组教学为"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提供丁某种可能。根据培训的目标不同,组织形式可以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总而言之,培训课程的设计基本程序是:从需求的调查与分析出发,明确课程目标,根据目标要求,进行课程设计。初步设计完成之后,要进行论证,确定可行因素,否定不可行的部分。
在培训领域我们要不断地根据组织要求,发现新的培训需求,开发新的课程和资源。
本文由陈冲讲师助理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