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毅臣讲师文章
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其劳动能力有所不同
发布日期:2015-04-19 13:48:04 浏览次数:381
2. 人力资源的质量 人力资源的质量是指劳动者所具有的体质、智力、知识、技能、
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状况。 体质是指劳动者的体力和健康状况,它与劳动者的遗传及其他
先天条件、营养条件、卫生状况等因素密切相关。劳动者的体质水 平往往可以用平均寿命h 婴儿死亡率、每万人口拥有的医务人员数
量、人均日摄入热量等健康卫生指标来衡量。 智力、知识和技能与劳动者的教育状况相关。人力资源的质量
既取决于国家科技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和父母对 子女教育及个人对自身教育的投入口智力虽然受一定的先天因素影
响,但更重要的是后天的教育开发。劳动者的智力、知识水平可以用人均受教育年限、每万人中大学生拥有量、大中小学入学比例等 来衡量。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可以用劳动者技术职称等级的现实比例、
d、力资源开报与售理
自富有
每万人中高级职称人员所占的比例等来衡量‘。 态度是指劳动者.刘所从事工作的努力程度、负责程度和合作程
度。这取决于劳动者的需求层次和强度,劳动者接受激励的强度和 对工作的满意程度,可以用对工作的满意程度 、工作的努力程度、
工作的负责程度、与他人的合作性等劳动态度指标来评价。而价值 观则是在态度之上形成的理念,它受教育背景、文化背景等因素的 影响。比如企业往往通过建立企业文化影响员飞工,使员工形成与企 业战略目标相→致的价值观-。
与人力资源的数量相比较,人力资源的质量显得更为重要。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对人力资源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人力资源质量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其内部的替代性方面。一般 来说,人力资源的质量对数量的替代性较强,而其数量对质量的替 代性较弱,有时甚至是不能替代的。因此,人力资源开发的目的在
于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更大的作用。
文章由蔡毅臣讲师助理整理添加。
蔡毅臣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