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克明博士讲师文章
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
发布日期:2015-04-20 15:40:04 浏览次数:325
企业作为生产经营组织,需要在整合各类资源要素的基础上,为社会提供适销 对路的产品服务,因此优化资源配置是运营管理的首要工作。现代企业所依托的主 要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和信息资源。对于这些资源的配置工 作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资源定位,即确定企业资源的分配领域和方式;二是资源 整合,即把相关资源组合起来形成有效的生产力。
资源定位确定企业资源配置的原则,解决“做正确事”的问题,取决于企业的 战略目标和战略规划。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方式首先受“看不见的手”影响。企业将资源 投向哪个领域,作何用途,主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市场行情和价格机制为杠 杆。但这一观点只注意到了资源投向的市场收益率,没有考虑资源禀赋的适应性问题。市场状况是企业确定资源配置方向时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但对于企业 而言,目标市场收益率只是一种潜在的或可能的收益率,能否转化为现实收益,至 少还应考虑企业资源本身的禀赋,分析企业能否适应该领域的要求及竞争特性。企 业资源的禀赋就如人的能力一样具有倾向性,只有在符合其禀赋倾向的领域才能更 好地发挥其作用。如果忽视了这一问题,即使将大量资源投入到收益率极髙的领 域,也未必会给企业带来最大化的收益,相反有时会使企业跌人市场收益陷阱。因 为如果适应不了特定领域的性质与竞争方式,企业就会窒息其活力,更谈不上其潜 力的发挥。
因此在确定资源分配方向时,既要考虑目标市场的收益率,又要考虑企业 资源的适应性;既要遵从市场机制的调节,又要发挥企业的主观能动性。在目 标市场收益率与企业资源禀赋适应性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在遵从市场机制调 节与发挥企业主观能动性之间寻求动态平衡点,这既是企业资源潜力得以有效 发挥的首要前提,也是企业资源配置的核心要求之一,可称之为企业的资源定 位能力。
确定了资源分配方向只解决了问题的一半,问题的另一半是根据既定的目标要求,按一定规则将相关资源整合起来,从而激活和放大企业资源潜力。如果说,资 源定位是解决资源配置过程中“做正确的事”的问题,资源整合则要解决“把事情做好”的问题。
资源整合的核心任务,是确定企业资源之间的动态配合关系。这些配合关系包 括物质资源之间的配合关系,例如厂房、生产线以及机器设备之间、固定投入与 原材料之间的配比安排等等,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之间的配合关系,例如一定量活 劳动所能推动的物质生产资料的量等等。在企业资源分配方向既定的条件下,这一 整合方式直接决定企业资源利用的效率,取决于企业对于资源要素的技术/经济整 合能力。
企业人力资源的整合更为复杂,不仅涉及企业成员之间以任务为中心的横向分 工协作关系,而且涉及企业成员之间以权力为中心的纵向隶属关系。随着社会的发 展、企业成员素质的提高,支配人力资源整合方式的制度原则,愈来愈被柔性的企 业文化所取代,使人力资源的配合逐步演变为制度一文化配合。与此同时,信息技 术不断进步导致的组织扁平化、网络化,使人力资源配合方式愈来愈趋向于横向 的、富于弹性和灵活性的分工协作,愈来愈多地表现为动态任务团队之间的分工协作。
在企业资源的配合关系中,人力资源的整合方式尤为重要,不仅影响人力资源 配置本身,而且影响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之间的配置方式,并间接影响物质资源本 身的配合关系。在其他条件既定的前提下,人力资源配合关系愈是合理,员工积极 性与创造性愈是得到发挥,则企业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之间以及物质资源之间的配 合关系,就愈能接近一定技术和经济条件下所要求的理想配比,使企业资源潜力得 到有效发挥。也就是说,企业的制度/文化整合力,决定着其技术/经济整合力,是 企业资源潜力的深层激发器和资源配置能力的核心。
文章由杨克明讲师助理整理发布。
杨克明博士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