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雷冰讲师文章
怎样培训企业员工以及存在的误区
发布日期:2014-01-03 13:35:01 浏览次数:1331
怎样培训企业员工以及存在的误区?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家族企业对培训缺乏足够的认识
首先是家族企业不重视培训管理。不重视培训管理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如有的家族企业老板认为现在的员工想法多,流动过于频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培养了人才,但却留不住人才,为他人做了嫁衣,得不偿失,所以不培训。有些企业认为培训只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情。还有些急功近利心态的企业,培训了几次员工,就想立竿见影,马上见效等。
其次是培训“万能论”。一些企业在重视员工培训的同时,又进入一个误区,就是过分强调培训。员工技能不足了,培训;销售业绩下滑了,培训;服务态度不好了,培训。只要有危机,就会想到培训。
2、轻视企业培训的评估和监督
培训评估是培训效果监督、检验的重要环节,只有对培训进行全面评估,才能改进培训质量,提高培训效果,降低培训成本,提高员工的参与兴趣。
在现实工作中,有些家族企业重视培训,但却忽视了培训管理的后期评估和监督,使员工感觉学而无用。也有些家族企业的培训评估仅仅是对培训内容的考核,并没有深入到员工的工作行为、态度改变、绩效改善、能力提高,以及能够为企业带来什么效益上去考虑,评估工作还停留在低水平层次上。还有些家族企业缺乏对培训评估系统的记录,缺乏对培训的专业管理,没有建立完整的培训信息系统。
3、培训方式过于简单
在培训方式上,许多家族企业都运用传统的模式进行。有些家族企业怕麻烦,往往外聘职业的培训师到企业上课,即采取“培训师讲,学员听”的方式。这种方式举办的一两次还可以,可时间长了,员工就会感到厌倦,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因为培训师在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上大都千篇一律,即使作了培训前的调查,但实用性的东西还是很少。
还有些家族企业采取放录像的方式,认为这样做既降低了企业成本,又可以灵活掌握培训内容,使员工认为“培训就是放录像”。这些方式都很容易使员工对培训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使培训效果和培训效益大打折扣。
我们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会发现,如果是自愿的话,很多事情会事半功倍,而如果是被逼迫的话,一般来说效果不会有自愿的好,有时更是适得其反。企业为员工做培训也是这样。
员工培训工作是企业推行“学习型”组织建设的重要手段,而培训效果是我们长期追求的重要目标。在竞争日益激烈,知识日新月异的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培训效果能不能实现,是直接关系到一个组织的能不能持续成长,一个企业能不能成功的重要因素。那么,应该如何提高培训效果呢?
诚然,能够提高培训效果的方式和手段很多,如:培训的针对性、培训内容的选择、培训师的选择、培训方式选择、培训场地布置、培训评估考核等等。但是,我认为无论我们想在培训哪个环节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其无一不是以“员工意愿性”为出发点的。因为,员工意愿程度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培训效果。员工意愿程度高,愿意接受培训,对培训内容非常感兴趣,对培训老师非常仰慕,对培训形式及培训的布置非常喜欢,培训后对他非常有用,那么,培训效果就非常好。反之,培训就不会得到理想的效果。可见,想提高培训效果,必须强化对员工意愿性的管理。
为什么有的员工非常愿意接受培训,把每一次培训都当做自己成长的机会,而有的员工总是在被动地接受培训,总认为培训是画蛇添足,是企业给工人增添的额外的负担?对任何企业,任何员工来说,培训本身是一件好事,而为什么总会有很多的员工不能理解?而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我们培训管理人员的最主要任务不是培训,而是把“培训”这件事宣传好,也就是说要把“什么培是训,为什么要培训,培训与员工有什么关系,应该如何看待培训”等系列问题宣传好。
较高的员工意愿度,是培训效果的有效保证,而员工意愿度的提升,不仅需要我们管理者的不断强化,更需要广大员工的正确认识。
文章由张雷冰讲师助理整理添加。
张雷冰简介